10年专注农业科技产品质量有保 售后7×24小时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4006666666
联系我们
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6666
地址 :中国·北京
联系人:陈经理
您的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热门话题

水稻用什么配方的肥料(水稻打什么微肥能增加出米率)

时间:2023-03-07 作者:admin666ss 点击:5次

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水稻用什么配方的肥料】,以及【水稻打什么微肥能增加出米率】的知识点。如果您能从中获取启发,那就是我们开心的事了,现在开始吧!

水稻用什么配方的肥料,水稻打什么微肥能增加出米率?

微量元素是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必不可少的元素,因为对其吸收的有限、对土壤中含量的要求不高,因此称为微量元素。而微量元素与水稻最大的关系是正常的生长、抗病和口感上的关系,与出米率的关系并不是很大。

微量元素和农作物关系较为密切的就是铁锰铜锌和硼、钼这几类了。说的简单一些,这些微量元素和水稻的生长密切相关,因为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与其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参与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这也是为什么微量元素的缺乏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同时,农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和土壤肥力也相关。土壤中氮磷钾等大中量元素含量高,农作物生长越茂盛,对微量元素需求越高,因为产量高吗?如果土壤比较贫瘠,农作物长势不佳,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也没那么高了。所以,想单独的依靠施用微量元素来增产,有点不适宜。应该在以肥料使用量和土壤肥力的基础上来增加微量元素的使用量,满足农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

因此,单独的使用微肥对提高水稻的出米率没有直接的关系。还需要和土壤肥力、肥料使用量、目标产量、品种、种植方式和病虫害发生情况等结合起来来探讨如何提高水稻的出米率。

还有一点就是,补充土壤的微量元素不建议使用化学肥料,一些微量元素和土壤中的磷肥等其实是相冲的,我建议施用农家肥来逐渐的提高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水平。而且,农家肥对于缓解土壤中的肥料拮抗作用还有一定的效果,能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率;其次就是茎叶喷施的方式对于补充微量元素的效果较为直接,而且成本相对较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微肥不能盲目的施用,否则也容易引起一些负面情况。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水稻用什么配方的肥料(水稻打什么微肥能增加出米率) 热门话题

水稻用硫酸钾好还是氯化钾好?

水稻是较适宜施用含氯化肥的作物。水稻耐氯的临界值较高,即使土壤含氯浓度达到此范围,水稻的产量品质也不受影响。因为水稻是属于耐氯性很强的作物。水稻茎秆中较多的氯可使水稻基部茎节缩短、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有助于水稻抗倒伏和抗病虫害。从营养生态条件看,稻田处于湿润状态,氯离子活性很强、移动快,氯在稻田土壤剖面中向下移动的几率高,不容易在土壤中积累。而氯化钾中钾离子除了植株吸收外,剩余的钾可被土壤保存,供稻株后期吸收利用。然而,如果稻田连续施用大量硫酸钾或含硫化肥,硫酸根要还原成硫化氢附着于水稻根表,这对于水稻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都不利,而且还要降低水稻对铁的有效吸收。所以说,水稻施钾肥选择氯化钾优于硫酸钾。

水稻秧田怎样施肥?

水稻施肥可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视水稻生长势而取舍)4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施肥时间和分配比例如下。

1、基肥。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占化肥总量的40%,结合最后一次耙田施用。在施入农家肥的基础上,一般每亩冲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一套。

2、分蘖肥。水稻分蘖期是增加株数的重要时期,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每亩随水冲施就果一桶,叶面喷施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补充微量元素,促进分蘖。

3、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水稻促花肥是在穗轴分化期至颖花分化期施用,此期施氮可增加每穗颖花数。保花肥是在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稍前施用,具有防止颖花退化和增加茎鞘贮藏物积累的作用。每亩冲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一套。

4、粒肥。水稻粒肥具有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粒的作用。尤其群体偏小的稻田及穗型大、灌浆期长的品种,建议施用少量的尿素,但切不可偏氮,以免贪青晚熟。每亩冲施德孚尔滴灌肥10-15千克。

水稻怎么长得好?

农业生产,永远离不开产量的话题。水稻种植也是如此,如何因地制宜的采取、改变一些传统的不良方式使水稻长得好、还高产,也是一个话题。总的来说,水稻想长得好、高产,就离不开良种、良法以及科学的管理措施。下边我就水稻种植的不同阶段,来谈一下这个看法。

1、良种选择。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在良种选择方面,建议从生育期、抗性、出米率、分蘖能力、稳产能力、后熟快慢等几个因素来选择适宜的品种。首先不能购买跨区种植的品种,需要选择适合当地有效积温条件的品种;其次是从稳产、抵抗不利灾害和病害的角度来说,选择抗性好、抗病能力强、稳产能力好、具有一定丰产能力的品种,也是一个要点。不要盲目的追求产量,要在稳产的基础之上追求高产才是科学的方法;还有就是抓好品质关,常规水稻品种价格的高低与出米率、腹白大小等有一定的关系。建议选择出米率高、容重大的品种;在产量性状方面,分蘖能力的强弱也是衡量水稻品种优劣的一个指标。特别是在平均气温偏低或者分蘖期出现阶段性低温天气,分蘖能力差的品种在分蘖数量和分蘖速度方面会有相当的劣势。

2、良法。良法,是比较宽泛的名词,可以理解成科学的栽培方式、管理方法、先进的生产手段等相结合,来高效、优质的种植水稻。

2.1科学的培育壮秧。水稻移栽种植,秧苗素质的好坏对移栽质量、移栽速度、移栽时期等都有影响。比如说,高度适中、根系发达的壮苗,就可以通过插秧机进行高速的移栽,在减少作业时间的基础之上,利用早返青、早分蘖来争抢更多的有效积温;如果秧苗盘根不好、瘦弱、还带有病害的话,即便是使用插秧机进行机械移栽,也会影响到移栽的进度、速度和质量。所以,在培育壮秧方面,建议以稀播、旱育的方式来培育壮壮秧。播量控制在560-600斤/360平方米、高台育秧、调酸、三看浇水、科学通风等手段,来培育机插壮秧。

2.2适时移栽。不同的地区水稻移栽期有一定的差异。以我们东北地区为例,最适宜的移栽期是在5月15-25日之间,此时温度逐渐上升,有利于秧苗的快速返青;秧苗生长健壮,对机械植伤的恢复也相对迅速;株高适宜,在移栽之后即可建立相应的水层来加速秧苗的返青。而且,在这个阶段,基本不会出现东北地区特有的“倒春寒”和霜冻的天气,对秧苗返青、成活影响较为严重的天气灾害发生几率比较小。但是,也并不意味着移栽越晚越好,在我们东北地区比较忌讳插“6月秧”,很可能会影响到秧苗的正常成熟。

2.3科学的水分管理。水稻的生长离不开水,但是不同的生育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也有差异。比如移栽之后的返青、分蘖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出于低谷。只需要田面保持浅水层、或者保持土壤含水量在80%左右就能满足水稻的正常生长;但是在水稻进入孕穗期之后直至扬花的阶段,对水分的需求进入高峰期。在这个阶段,田面土壤含水量建议始终保持饱和含水量或者长期保持浅水层,才能满足水稻生殖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因此,在不同的时期,做出不同的管理措施,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比如说在水稻的分蘖盛期至末期的阶段,完全可以人为的创造干旱的环境,来促进水稻的根系生长,也能减轻氮肥过量造成的贪青、分蘖过多等营养生长过于旺盛的不利表现。

2.4科学的肥料管理。水稻对氮磷钾的需求较高,氮长茎叶、磷促花、钾功籽粒,只有科学的施肥,才会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和产量。所以,就要坚持以“施足底肥、适时追施分蘖肥、抓好穗肥”这几大要点来进行肥料的施用。

“施足底肥”,既移栽前就要在稻田里施入一定量的氮磷钾,氮肥占总量的30-40%,磷肥100%,钾肥50-60%。也可以说,底肥的用量占到总肥量的50-60%左右;

“适时追施分蘖肥”,水稻的分蘖,在返青之后就开始了。但是也并不意味着返青就可以追分蘖肥。我们需要在水稻分蘖盛期之前,依靠n+2的肥效公式来判断该在何时追施分蘖肥。以11片叶品种为例,水稻在7-7.5叶期进入分蘖盛期,我们就需要在水稻5-5.5叶左右及时的追施分蘖肥。分蘖肥主要是氮肥,占氮肥总量的30-40%;

“抓好穗肥”,一方面要追施,一方面要控制氮肥的量,一方面要尽早的追施,减少氮肥过量、氮肥后移对水稻成熟造成的不利影响。一般在水稻倒4叶完全抽出之后就可以及时的追施了。所以,把好肥料关,也是保证水稻长得好、产量高的一个关键因素。

2.5科学防治病虫草害。病虫草害的防治,最科学、最有效、成本最低、对水稻影响最小的就是“防”。通过“防”,来降低病虫草害的发生,或者是减轻病虫草害的发生程度,也是水稻安全种植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忽略了“防”,以治为主,水稻受影响了、钱也多花了、产量也受到影响了,不适合当前的“节本增效”目标。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关于【水稻用什么配方的肥料】和【水稻打什么微肥能增加出米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