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猪肉可以作肥料吗,农村养殖户在自家房前屋后搞养殖?
农户在自家房前屋后搞养殖,牲畜粪便臭气熏天,邻居是有意见的。如果扎堆在一起都搞养殖,肯定那里的空气很污浊。谁也不能埋怨谁,挣钱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但不注重环保,不讲究卫生,又怎能提高生活质量呢?
如何处理牲畜粪便?最省力的办法就是建个沼气池,收集牲畜粪便。沼气可烧水做饭,牲畜粪便又能发酵处理,一举两得。
我大哥在农村,曾经也是在家旁搞个养七八头的养猪圈,在猪圈旁也是弄个沼气池,猪的粪便直接用水冲入沼气池里,沼气池里的水用来浇灌作物也是很好的有机肥,他用沼气池的水给蔬菜水果施灌,蔬菜水果也能挣钱,这种循环种养可以推广。
现在许多养殖场都建有粪便处理池,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想搞养殖的农户应该学习建个沼气池,不能让牲畜粪便污染空气,造成邻里关系紧张。
猪舍沼气太多怎么办?
其实关键问题就是粪便处理:
近一段时间,河北保定、衡水、石家庄等地的一些规模化猪场,许多猪场同仁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粪污处理的话题。这个话题,可以说是日趋沉重了。这沉重就牵引出来对粪污处理如何是好的疑虑。
据数据显示,1头育肥猪从出生到出栏要排粪850~1050公斤,排尿1200~1300公斤,1个万头猪场1年要产生3万吨粪尿,加上集约化生产冲水,一年要产生粪污废水6~7万吨。1个万头猪场如此,10个猪场呢?100个猪场呢?更多个猪场呢?中国猪肉消费量占世界的52%,年饲养生猪常年超过11.9亿头,年出栏生猪在6.98亿头~7.0825亿头之间。假若就按年出栏1千头育肥猪的养殖场计,全国年出栏7亿头,就得有3亿5千万个这样规模的猪场(平均按育肥期5.5个月计);再加上3千5百万~4千2百万头能繁母猪,这样大的饲养基数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部,这也是我国人口最集中的地区。而占国土面积2/3的中西部地区则由于保护自然生态和水源地的原因被列为适度开发区与保护开发区,许多地方是禁养区、限养区。而在国家认定的适宜饲养区域里,猪场排出的粪便中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寄生虫虫卵以及滋生的蚊蝇、恶臭气味不仅污染周边方圆数公里环境,还密布于养殖场四周,仍会经由进风口返回猪舍里去,这就增加了传染源的恶性循环。猪粪中富含的有机物及病原体腐败分解、磷的富营养化作用及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都会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这污染不单指地表水,有毒、有害成分还易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水。此外,从猪场排出的高浓度污水若长期用于灌溉,会使农作物出现倒伏、晚熟或不熟现象,造成减产,同时使土壤质量下降。这在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中是不可忽略不计顺其自然的。
随着养猪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更是由于环保政策和法规的日趋严厉,再加上高温季节的持续,对于养猪场来说,粪污处理成了绕不过去的红灯、跳不过去的空白。越来越多的养猪企业企盼能够在环保—环评方面达标,至少是可以过关。怎么办呢?笔者以为,从目前诸多的粪污处理技术中选项,生物技术产品——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当是更趋简便的,与现行国家政策倡导的养殖场粪污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也是相符合的。
猪场应用微生态制剂,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在猪生理代谢活动的进口(采食)之后与出口(排泄)之前,让微生态制剂随食物参与猪的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过程,增加营养物质的转化率,减除排泄物质的总量和恶臭及蝇蛆滋生的物质基础。就是说由微生态制剂在猪的消化道里做好粪便的改良改善工作,使得粪便在未排泄之前就达到了部分的减量和弱害化。
二是在猪的粪便排泄(出口)之后,利用微生态产品,在体外环境里将粪便变废为宝,达到绿色环保的资源化利用。
比较来说,应用微生态制剂的优势有哪些呢?主要是投资省,方便用,一剂三得。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估算,一个万头猪场,如要达到环评标准,需要环保投资大概500~600万元。这是许多猪场都面临着粪污处理的投资难题。这既包括了设施设备投资,也包括了处理粪污用地的投资。那么,中小型猪场没有雄厚资金,也不具备充裕的土地,能不能因陋就简靠少量投资来保障环评达标呢?
比如,利用有机粪污自身的特点进行生物发酵。这是可行的办法之一。目前有堆肥发酵、沼气发酵、发酵罐加热发酵等。然而这项技术也有局限性,发酵罐加热发酵要有比较高的技术设备标准,投资与能耗也不可不计;沼气发酵要有成套的发酵池配置;运行维护的投资忽略不得。从理论上讲,猪粪的现场堆积发酵最现成也最方便。经高温堆肥处理后的粪便呈棕黄色,质地松软,无特殊臭味,无蚊蝇滋生。但是,猪场粪污的水冲式清理并不利于堆积,要有粪污的固液分离设备、这要有设施设备与能耗投资。粪污干清是个办法,但劳动强度大,人工、机械的使用也要不菲的费用;人工或机械堆积也无法消除恶臭与蝇蛆。如果是好氧堆肥,还需要有距猪场近便的一定面积的硬化场地和棚顶,还要有雨污分流设施,由于粪污是每天源源不断产生的,场地设施的充裕与人工劳力的付出也不可小觑。如果是采用厌氧堆肥,堆肥达到完全腐熟往往要2~3个月时间,周期长,异味浓烈,有些杂质分解不充分,翻堆和清理废物的劳动强度大,还需要更大面积的场地配置。而场地也是要投资的。
又如,前边提到的沼气项目。猪场按每3头猪配套1立方米沼气池计算,300头猪场应有沼气池90立米,1千头猪场应有沼气池300立米;而实际上,不论是300头的小猪场还是1千头的规模场,沼气池的配置大多不达标。300头猪场大多只有30立米的沼气池配置;千头猪场,拥有120立米沼气池配置的都不多,有的只有80~90立米,有的根本没有。按说,建沼气池的投资不算大,可问题是,运行维护的费用,包括专业人工费要持续投入,沼渣的堆放和沼液的二次污染,安全隐患,低温季节的利用率,大型池的占地等系列问题不好统筹解决。有位猪场老板表示说,搞沼气池太操心,不定什么时候就出毛病。这大约是实情。
至于其它的粪便处理技术,其应用效果受地域、季节气候、劳动强度、土地等制约因素的影响,一时还难于很好的推广。
笔者以为,达不到投资省,方便用,既是当前猪场粪污处理不达标的客观的技术原因也是人为的主观原因。投资不少——持续投资,却不能比较彻底的解决问题,又很麻烦,谁愿为之?
那么,比较起来,应用微生态制剂呢?
先说投资。
应用微生态制剂的成本投入是多少呢?大概的说,育肥猪从开食到出栏的采食量大约是300公斤(以标准配合饲料计),每月拌喂两次,每次连续5天即可保障肠道有益菌始终处于优胜位置。就是说,采食量的1/3有微生态菌制剂拌入。以每吨料拌入1公斤/袋微生态菌制剂,单价220元袋计,1千头育肥猪全程需要300吨标准配合饲料,其中的100吨拌入微生态制剂,就是100袋,成本投入是2.2万元,平均每头猪的投入是22元。1千头育肥猪场,大约需要360立米的分级沉淀池(现实中,拥有180立米就是不错的了),按深度1.5米计,共有240平米的水面积。用于喷洒沉淀池的微生态净水调节剂,每袋可供30立米水面积施用一次,8袋即可满足全部面积用量。以每袋200元每月施用2次计,共3200元。平均每头猪的投入是3.2元。这两项投入共计25.2元。有经验的猪场老板都会算明白这笔账,每猪25.2元的投入,你的回报是多少?
如果采用微生态制剂来参与前边提到的堆肥好氧发酵,有一种发酵方式是猪粪与辅料(植物茎叶秸秆类)按7:3比例搀兑;同时拌入0.5‰的微生物发酵复合菌剂。这需要有发酵大棚,将猪粪倒入大棚内的粪槽里,槽宽1.5米~3米,长度视猪场规模而定,堆肥厚度不超过1米。采用这种方式需要翻堆机定期翻堆,后期要每天翻堆1次,达到55℃以上维持15天,粪肥即可达到腐熟陈化,成为不错的有机肥。以千头猪场计,按平均每头猪每天排粪1公斤计,千头猪每天产1000公斤粪(不含冲水量),一个月3万公斤;需要发酵菌剂15公斤,一年需要180公斤。每公斤以200元计,不过36000元。平均每头猪每年只需投入36元,这是诸项投资总和中单项最低的。据说,这种以猪粪为主的有机肥每吨售价可达400元以上;有人测算,一个存栏千头的能繁母猪的规模场,第一年的粪肥收入最低也可回收全部土地使用费和设施设备菌种制剂投资,第二年就可盈利数十万元。
再说一剂三得。
微生态制剂大多是复合微生物菌。它的优势在于是由复合微生物菌种,好的制剂总活菌数达30~50亿每毫升。功效原理是,进入消化道后,嗜酸杆菌与芽孢肝菌互相协调,发挥作用。芽孢肝菌等需氧菌制造厌氧环境把胃肠道的氧耗掉,而有害菌大部分是需氧的,这根据生物夺氧学,把好氧的有害菌杀死,此时,厌氧的乳酸杆菌迅速生长,定植站位,产酸。根据站位学说,排挤有害菌,成为优胜菌。这类优胜菌产生的乳酸,可降低PH值,促进蛋白质、钙、磷、维生素的吸收,从而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促进动物生长。同时,酵母菌等在肠道里还产生大量营养物质,供机体吸收。这是一得。优胜菌取胜的过程保障了消化道健康——也保障了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分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不减不衰,从而整体提高猪的抗病力。这是二得。大多数患病的猪只,排泄粪便都会腥臭稀软异味强烈,提高畜禽抗病力也就减少了发病几率,进而减少了粪便的劣质化。所以,微生物制剂参与消化道功能的过程又正是粪便成分、性状、质地、数量发生改变的过程。因此,使用微生态菌可以显著改善粪便的恶臭与遏制蝇蛆滋生,减低排泄总量。这是三得。
至于粪便排泄(出口)之后的处理,有的猪场用微生态净水调节剂喷洒于粪污处理消化沉淀池,使猪粪通过污水池经沉淀过滤后产生肥力水液体,用以种植生产大量的藻类植物,靠水生植物的吸附降解来处理沉淀池里的粪污,在一些地方的试验中,每亩污水面积一昼夜可产一吨的藻类植物。这些藻类植物可以用来喂猪,污水可以经过滤重复使用,使污水进入循环利用环节。
后说方便用。
这样的一剂三得和微生态净水调节,是不是比较方便呢?肯定是。因为这只是定期的把定量的微生态菌种拌入饲料和撒向沉淀池的过程。
有人提出,养殖场的粪污处理与有机肥加工可以分成两个单元,养殖场不必一次性加工成品有机肥,只进行粪便的初步加工处理,只要达到基本无害化就可以,这种基本无害化的半成品粪肥再由肥料企业收购回去加工成高质量有机肥。如果这个观点成立并能够实施的话,那微生态制剂的作用就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了。因为用微生态制剂来对粪污进行初步的半成品级的处理是最简便最省钱最环保的。
当然,目前市售的微生态制剂名目繁多,价位不等,效果差距很大,并不都是佳品。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使用好的产品是有好的效益的。做为养猪企业,这一方面期盼微生态技术研发力度的加大和普及推广的加速,尤其是,期盼在环境温度四季变化中适用谱宽广的微生态制剂问世;又一方面,也要大胆尝试有实力有信誉的微生态产品,这种尝试本身就是为研发提供了技术数据和效果评判依据,也为自己的养殖实践获取了新的经验和效益。
总之,笔者以为,养猪场采用微生态产品处理粪污既可以解环保压力的燃眉之急,又可以达到成本低廉,简便易行的普及目标,值得大力推广。相信这一技术也会在推广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成熟。
用河里水是不是也要感染?
病死猪丢到河流里,不但违反了相关法律;从另一方面说,这是极为不道德的行为,没有一点行业行为准则。
反过来说,如果河流的上游,有人这么往河流里面丢死猪,下游的猪场被感染了,该如何?去年的瘟疫事件,如果都把死猪丢到河流里,污染环境水源不说,由于猪瘟病毒长期的潜伏性,很快会卷土重来,损失惨重的还不是养殖户自己吗?
欢迎点击关注按钮,关注我的头条号【三农的高度】,一起探讨更多关于乡村的事儿。
这就是为何相关部门有相关规定,养猪场选址,不能建立在公共水域安全范围之内的主要原因。就是怕有的养殖户素质底下,不能按照相关规定处理病猪,隐瞒疫情,偷偷处理这些问题,把病猪丢河里。把相对简单的疫情扩大化,疫情会顺着河流传播开去,想象多可怕……!养猪业在特殊时期,最好不要用公共水域的水来冲刷养猪场,一般专业的养猪场用专门处理过的自来水解决,就是怕在这个时期给猪场带来灾难性后果。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些爆发瘟疫的地方,几乎都是个别地区的小养殖户那里开始传播……。这就暴露出养殖业中存在一些问题,有些人不遵守养殖业的基本原则,为了眼前利益,降低成本去饭店拉泔水喂猪,这是一个很大的传染源,或者养殖场隔离、管理消毒没做到位,没有控制外来车辆的进入等等……。最后猪场被传染上疫病了,隐瞒不上报,自己偷偷处理,比如把病猪丢河里等……!造成更大更严重的疫情。对于那些不遵守行业规则的养殖户来说,他们注定失败,只是早早晚晚的事罢了。
目前为止,相关疫苗还在加紧研制当中,在这种有效的疫苗还没有问世以前。这种瘟疫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隔离传染源为主,预防消毒为辅。腌制过的五花肉吃不完怎么办?
你好,1. 切成小块或者薄片,放入冰箱冷冻保存,下次需要时取出来煮熟或者煎炸。
2. 切成薄片,可以做成五花肉炒饭、五花肉炒粉等多种菜肴。
3. 切成薄片,与豆腐、鸡蛋等搭配做成火锅料。
4. 切成薄片,与蔬菜一起炒或者煮汤,增加菜肴的味道。
5. 切成薄片,做成五花肉卷或者五花肉夹馍等食品。
6. 切成薄片,搭配面条或者米饭,做成五花肉拌面或者五花肉拌饭。
7. 将五花肉切成薄片,用来做炸酱面、炒面等面食。
8. 将五花肉切成丝,搭配蔬菜做成凉拌菜。
9. 将五花肉切成小块,与豆腐、蘑菇等一起煮成热菜。
10. 将五花肉切成小块,用来做糖醋五花肉、红烧五花肉等菜肴。
关于【变质猪肉可以作肥料吗】和【农村养殖户在自家房前屋后搞养殖】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